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信阳师范学院从1975年创建至今已有40余年,经过几代师院人的风雨兼程、努力奋斗,校园面积由70年代的200多亩发展到今天的2000余亩,校园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教学设施日益完善,校园环境更加优美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校园,感受学校的历史变化并从中体验学校的文化氛围。
【校门】校园里每一处建筑不仅是师生心底的独特记忆,也成为学校历史发展的特殊见证。学校1975年7月正式创建,名称叫开封师范学院(今河南大学)信阳分院,校址设在信阳师范学校校内(民权街与合群路交叉口向东);1978年暑假,学校迁入长安路237号并在年底由“开封师范学院信阳地区分院”正式更名为“信阳师范学院”,学校的大门也在这四十余年中经历了多次的改造修建:从简单的平方铁大门到今天五层红瓦大楼;从开始的水泥路面到石子路,再到铺着沥青的新道路,经过三次改造;校名题字从黑体字到鲁迅笔体,字体颜色从黑到红再到今天的金色大字,越来越壮观美丽醒目和具有魅力。
七十年代末初学校大门
八十年代初期学校大门
现在的学校大门
【明德广场】明德广场语出《大学》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现在的明德广场原来是一片低洼的稻田地,在80年代初由师院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平整出来作为运动场,一直伴随着师院人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;2001年明德广场施工改造完成,以她更加美丽的身姿伴随着师院师生成长进步,并成为信阳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地标之一。
明德广场(八十年代初)
明德广场(九十年代)
【综合行政楼】前身教一楼,后更名为综合行政楼,为学校综合办公的场所。该楼1979年9月竣工,是信阳师范学院最早的教学楼之一。在2001年对其进行改造装修,增加了楼层并改善了办公条件,改造后的教一楼更加美观和具有文化底蕴。
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综合行政楼
2001年改造中的行政楼
改造后的行政楼
【化学实验楼】原来是附近村民的稻田和菜园地,于1991年9月竣工,极大的改善了学校的实验、教学、科研工作的物质条件。目前该楼是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和办公场所。
建造中的化学楼
建成后的化学实验楼
建成后的理科楼
【人文楼】2003年建成,与理科楼遥相辉映,主要是人文类院系办公、教学的场所。
人文楼施工现场
建成后的人文楼
【逸夫楼】2009年竣工,因获得邵氏基金捐款而命名为逸夫楼。 逸夫楼分为南楼和北楼,学生处、团委、招就处、国际教育学院等单位在此办公。
逸夫楼原址
建成后的逸夫楼
【老图书馆】1994年落成,馆舍面积9000多平方米,2015年,老图书馆广场进行改造,对地面进行硬化,改造后,视野更加开阔。
刚建成时的图书馆
2015年改造中的图书馆
改造后的图书馆
【新图书馆】2007年开始投入使用。依山就势,坐北朝南,构成信阳师院的标志性建筑。现设有社科书库、自科书库、综合书库等20多个阅览室和书库,阅览座位3000多个,给同学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读书环境。
新图书馆原址
建设中的新图书馆
建成后的新图书馆
【半亩塘】其名取自宋代朱熹《观书有感》里的诗句: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哪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2015年半亩塘升级改造,建造跌水景观、培育水生植物,修建平台、木栈道,丰富岸线美感;瀑布从文心亭倾泻而下,源头活水自高处来,提升了景观效果。 半亩塘原址
建设中的半亩塘
建成后的半亩塘
2015年提升改造后半亩塘
建设前的西操场空地
建设中的西操场
建设后的西操场
第二次改造后的西操场
【东操场】2003年修建,是信阳师范学院第二运动场。2012年,学校对东操场进行硬化改造,安装了篮球架等必备的体育设施,2017年,铺设塑胶地面,是学生开展各类室外活动的场地。
东操场建设前空地
2012硬化后东操场
2017年改造后东操场
【体育馆】建于2005年,目前是全省高校中屈指可数的体育场馆。它造型独特,上圆下方,三面环绿,分上下两层,上面是比赛用馆,下面是训练附馆。是学校开展大型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。 体育馆原址
体育馆奠基仪式
建设中的体育馆
建成后的体育馆
【海苑】现在是我校主要学生生活区之一,2013年学校将海苑东边区域的生物实验楼、教职工宿舍楼,学三、学四餐厅拆除,新建了29号、30号学生宿舍楼,以及新的学生食堂,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生活条件。
八、九十年代海苑门内风景
八、九十年代海苑风景
改建后的海苑风景
以上点点滴滴学校面貌的变化,仅仅是学校发展成果的一部分,其它一些美丽的景观和建筑我们以后再继续去挖掘和整理,然后供大家来一起分享。